龍生九子是指龍生九個兒子,九個兒子都不成龍,各有不同。所謂「龍生九子」,並非龍恰好生九子。中國傳統文化中,以九來表示極多,有至高無上地位,九是個虛數,也是貴數,所以用來描述龍子。龍有九子這個說法由來已久,但是究竟是哪九種動物一直沒有說法,直到明朝才出現了各種說法。
「龍生九子」的一個說法是來自明朝李東陽的《懷麓堂集》,龍的九個兒子分別為:
老大囚牛,龍生九子之一,形狀為有鱗角的黃色小龍,喜音樂,蹲立於琴頭。這位有音樂細胞的龍子,不光立在漢族胡琴上,彝族的龍頭月琴、白族的三弦琴以及藏族的一些樂器上   也有其揚頭張口的形象。
老二睚眥,龍生九子之一,龍身豺首,性剛烈,嗜殺好鬥,刻鏤於刀環、劍柄吞口。一說,其性記仇,成語睚眥必報,便是形容人如睚眥一般對有恩於自己的人,衷心回報,對有仇於自己的人,雖仇不深也會實施報復。
老三嘲風,龍生九子之一,平生好險,如今殿角走獸是其形象。有鳳凰的形象,是鳥的化身,一般在殿或屋的房頂上。
老四蒲牢,傳說中的龍生九子之一,受擊就大聲吼叫,充作洪鐘提梁的獸鈕,助其鳴聲遠揚。傳說其生性害怕鯨魚,因此鑄有蒲牢形象的大鐘,通常用刻畫有鯨魚形象的鐘槌撞擊,以使其聲音更加洪亮。
老五狻猊,(拼音:suān ní 注音:ㄙㄨㄢ ㄋㄧˊ,粵音同「宣倪」),傳說中龍生九子之一,形如獅,喜煙好坐,所以形象一般出現在香爐上,隨之吞煙吐霧。

唐代高僧慧琳說:「狻猊獅子也,出西域。」
老六贔屭,龍生九子之長,貌似而好負重,有齒,力大可馱負三山五嶽。其背亦負以重物,在多為石碑、石柱之底台及牆頭裝飾,屬靈禽祥獸。其原形可能為斑鱉
老七狴犴,又叫憲章龍生九子之一,形像老虎有威力。傳說其好訴訟,故獄門或官衙正堂兩側立其形象,後為牢獄的代稱。《潛確類書》:「狴犴好訟,形獄門上。」
老八負屭,龍生九子之一,身似龍,雅好斯文,盤繞在石碑頭頂。
老九螭吻/鴟尾,
另有說法為:

老大贔屭,龍生九子之長,貌似而好負重,有齒,力大可馱負三山五嶽。其背亦負以重物,在多為石碑、石柱之底台及牆頭裝飾,屬靈禽祥獸。其原形可能為斑鱉
老二螭吻/鴟尾,龍生九子之一,龍頭魚身,口潤嗓粗而好吞,遂成殿脊兩端的吞脊獸,取其滅火消災。傳到日本後則稱為「」,最為人所知的是位於日本愛知縣名古屋城上的金鯱。鴟尾約於唐末魚形化,因此鴟尾到底是一種還是傳說中海上的鯨魚,並沒有確定的說法。鴟尾常用作建築物上的吻獸,因此也成為吻獸的別稱。
老三蒲牢,傳說中的龍生九子之一,受擊就大聲吼叫,充作洪鐘提梁的獸鈕,助其鳴聲遠揚。傳說其生性害怕鯨魚,因此鑄有蒲牢形象的大鐘,通常用刻畫有鯨魚形象的鐘槌撞擊,以使其聲音更加洪亮。
老四狴犴,又叫憲章龍生九子之一,形像老虎有威力。傳說其好訴訟,故獄門或官衙正堂兩側立其形象,後為牢獄的代稱。《潛確類書》:「狴犴好訟,形獄門上。」
老五饕餮,中國傳說中的一種兇惡貪食的野獸,古代青銅器上面常用它的頭部形狀做裝飾,叫做饕餮紋。傳說是龍生九子之一。一說是斷頭的蚩尤。現在則用來形容極度好食的人。
老六蚣蝮(應寫作),傳說中龍生九子之一,性喜水,被雕成橋柱、建築上滴水的獸形。明代何心隱曾送給張居正,最後惹來殺機。
老七睚眥,龍生九子之一,龍身豺首,性剛烈,嗜殺好鬥,刻鏤於刀環、劍柄吞口。一說,其性記仇,成語睚眥必報,便是形容人如睚眥一般對有恩於自己的人,衷心回報,對有仇於自己的人,雖仇不深也會實施報復。
老八狻猊,(拼音:suān ní 注音:ㄙㄨㄢ ㄋㄧˊ,粵音同「宣倪」),傳說中龍生九子之一,形如獅,喜煙好坐,所以形象一般出現在香爐上,隨之吞煙吐霧。唐代高僧慧琳說:「狻猊獅子也,出西域。」水滸中,鄧飛綽號火眼狻猊。
老九椒圖,龍生九子之一,形狀像螺蚌,性好閉,最反感別人進入它的巢穴,鋪首銜環為其形象。
有的說法還把螭首、麒麟、朝天吼(?)、貔貅也列入龍子之一。
 
以上資料轉載自維基百科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nnabelle 的頭像
    Annabelle

    Annabelle的部落格

    Anna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